沧浪山位于十堰中心城区以西,景色秀美,人们耳熟能详且娓娓道来的风景点就有68处,屈指可数的海拔千米山峰19座,绵延百里,4条河流贯穿全境,大小瀑布35处,45里峡谷,还有华中地区最大的万亩野生腊梅,整个景区呈三大片分布,四季特色分明,可用4个关键词归纳:峰险,谷幽、水奇,梅香。主峰1827.4米,比武当山高200米。在群峰簇拥下,突兀,雄浑,磅礴,浩瀚。
当年真武大帝首选此峰建金顶,金色大殿矗立时,山巅竟不堪负,摇晃起来,如筛糠一般,真武叹曰:“闶阆闶阆,你如此不经承载,我另寻新址。”遂派黑黄二龙托住该山,东走百里,落足武当。因真武叹其“闶阆”后人听讹了听成“沧浪”,便唤其为“沧浪山”。
由于真武先登该山后抵武当,故后人有说法:先有沧浪,后有武当。如今,沧浪山顶依然有庙宇残址,似乎证实了当年的传说。《竹山县志》载:沧浪山,县北一百里上有石盘如船舱形,中有三树其棱俱向武当山。
沧浪山下,堵河作为汉江水系的第一大支流由西南而东北,跨经陕西省的镇坪、平利和湖北省的竹溪、竹山、房县、郧阳、十堰黄龙方滩等两省七县、市,水源最终汇入丹江口水库,流域总面积11725平方公里。其流域,全境皆山,西源大巴山逶迤东向,南源神农架耸立插天,普陀、武当环抱东北,地势高亢。上游均为高山,海拔1200~2500米,下游属中、低山地,海拔500~1200米。干流弯曲系数1.87,属山地弯曲河型。
郧阳叶滩乡火烧沟、光裕沟,叶大乡麻池村和房县大木厂镇,竹山县楼台乡沧浪等地靳氏沿堵河而居,倚沧浪山生生不息,几处相距数里,宗谱派语相同,三区县相互毗邻,过往虽不能确定宗源历史,但靳氏聚落间均有所来往,相互承认同根同源。根据其溯源传说,其宗祖来自于河南邓州祖祀庙的三兄弟,因一场洪灾导致兄弟三人逃难至湖北十堰大地,一处遗留在房县大木厂镇(原板桥乡),一处到了叶滩靳家坡,另有一人到了郧阳黄龙。
经考证,房县大木厂镇(原板桥乡)始祖为靳启X,其后人自诩该地是为叶滩和叶大麻池靳氏的发源地不属实;而无论叶滩火烧沟或是光裕沟靳氏均可证明源自于本乡靳家坡,其最早仅能追溯为“开”字辈;叶大麻池靳氏自言来自黄龙;竹山楼台沧浪靳氏经考证为解放前后从猴子石一带分支迁徙而来;郧阳叶滩、房县大木均可实地查验外,而针对黄龙和猴子石一名却无从查起。
结合其地名源考和传说故事,此黄龙非彼黄龙(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而是沧浪山下叶大黑龙洞、黄龙洞两处洞穴景点,简称黑黄或黄龙,其猴子石一地更是在其周边,竹山沧浪与叶大麻池或为同一宗支。
由此可见一斑,今三兄弟传说故事则力证符合事实,四地皆为同宗同源。根据《山西大槐树溯源》查证,靳氏确实没有迁徙房县记载,这更加印证了一代一代“逃难说”的可能。由此上述居住地点,暂命名为“沧浪山堵河支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