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庄村地处冢头镇北部边陲,与禹州的鸿畅镇寨子贾村接壤。以前是冢头等地正北去大槐、楼子赵煤矿、朱屯、凤翅山煤矿、神垕、方山、禹州等地的交通要道和北端桥头堡。如今,村北还有向东连接省道、向西连接“前石路”的水泥公路。
这里是典型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有岗、有河、有平原,盛产小麦,最适合种植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和烟叶、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曾有“小靳庄贩烟窝”的雅称。同时,靳庄又保证了我县北部土地的完整,位置十分重要。
据传说,靳庄村与寨子贾村接壤地也曾被称做“白马坡”,由于这儿的东北面是“黄阜岗”最高峰、西面是“蓝河”,风水很好,东汉末年袁绍的大将文丑就葬在这里,距文丑墓南偏东500米的庄东北沟上崖是清朝康熙大帝时秦总兵秦楚的墓地。
东北沟就像一个“人”字的头,一撇向西直到蓝河,一捺向南直到冢头“七孔桥”处,靳庄就坐落在“人”字里边的三处高地上。
东面是“黄阜岗”中部的“凤凰岗峰” 就在靳庄境内,岗下有一定的煤炭储量、只是煤层较薄而已;夏秋雨季,岗上总有溅水泉水流下注入蓝河。南北宽约1200米,西面是蓝河段约1500米长,岗河相距约3000米。
河东岸是“玉泉庙古寨”、西面南面的寨墙还在,兰河水环绕四周(1957年后,北面的护寨河被填),只有正东一个出口。此寨是靳庄及周边几个村子躲避匪患的坚固堡垒和祈求风调雨顺的圣地,曾供奉着传说中的“玉泉奶奶神”。
相传:关公先到该庙,并把佩剑扎在殿内地板上。玉泉奶奶后到,看这里四周绿水环绕,寨墙高筑,殿宇气派,很是喜欢,就想留次圣地,可刚进殿门口,就见关公已端坐大殿,并且佩剑还在地上扎着。于是,玉泉奶奶悄悄脱下一只绣花鞋,拔出剑扎住鞋后再扎地上。然后,堂而皇之的走进大殿,见到关爷就打招呼说,关爷怎么有空来此?关爷郑重地说,我本就是这里的神。
玉泉奶奶说,我早就来了,这是我的地盘!关爷说,你有什么证据?玉泉奶奶说,我的鞋子早到了,你有什么证据?关公说,地上扎的佩剑就是证据!于是,二神齐望佩剑看去,只见剑上扎着一只绣花鞋。玉泉奶奶就说,你的剑扎在我的鞋上,还是我先到此!关爷一看,只好说,那我再到别的地方去吧。玉泉奶奶就成了这的保护神了。
据说:1957年7月10日(农历六月十三)蓝河发洪水,好多村庄被淹,眼看洪水涌到靳庄村西头,只见从天而降一白发仙婆,手中羽扇轻轻一扇,洪水迅速退去,靳庄才免于水患。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庙宇被拆。
靳庄的原名就叫“玉泉庙”,元朝末年17年的农民起义战争,加上黄河决口20多年元朝统治者不管不管不问,中下游地区被洪水淹没,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当时明朝不到六千万人口,而山西就有四百多万。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通知,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从山西和浙江向中原移民政策。
靳姓的五个兄弟率家族从山西洪洞等地随移民大军来到郏县,被分配到郏县的五个地方,其中一支来到这里,村中90%都姓靳,村中还有两处明清时的房屋。庄南面是梁庄也有不少靳姓居住。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三“庙会”是纪念玉泉奶奶显圣的日子,周围13个村庄会聚这里朝拜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到时,古寨周围总有数台大戏同时演出,百里以外的商家都聚此赶庙会,13个庄都够着待客,像过年一样,可热闹了!
现在以来,靳庄人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村民的生活都好了起来。
好多人在外地工作,在外打工和买卖瓷器古玩、买卖中药材、烟叶、经商等方面更是成绩斐然,有多个数百万元富户,村东的几幢楼房是周围村子中建的最早的。靳庄的明天一定会文明环保、生活富裕、人民幸福、更加美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